(一)外感咳嗽
1、风寒
主证:咳嗽喉痒,痰液稀白,恶寒发热,无汗,头痛,鼻塞流涕,舌苔薄白,脉浮。
2、风热
主证:咳痰黄稠,咳而不爽,口渴咽痛,身热,或见头痛,恶风,有汗等表证,苔薄黄,脉浮数。
治法:取手太阴、阳明经穴为主。风寒咳嗽针灸并用。风热证只针不灸,以宣肺解表。
处方:列缺、合谷、肺俞。
咳嗽伴咽喉肿痛取少商。发热恶寒取大椎、外关。
方义:肺主皮毛,与大肠相表里,取肺之络穴列缺,大肠之原穴合谷,以散风祛邪,宣肺解表。
肺俞为肺这背俞穴,功可通调肺气,加强宣肺解表之效。
咽喉肿痛,少商放血以泄肺热。发热恶寒用大椎、外关以退热解表。
(二)内伤咳嗽
1、痰浊阻肺
主证:咳嗽痰多,色白而粘,胸脘痞闷,胃纳减少,舌苔白腻,脉滑。
治法:取背俞和足阳明经穴为主。针刺补泻兼施,并可加灸,以健脾化痰。
处方:肺俞、脾俞、中脘、足三里、尺泽、丰隆。
方义:肺俞、脾俞补益肺脾之气,以增强肺这宣降,脾之运化功能。
中脘、足三里健脾胃以化痰浊。
尺泽泻肺以止咳,丰隆化痰以降气。
诸穴共收健脾化痰止咳之效。
2、肺燥阴虚
主证:干咳无痰,或痰少不易咳出,鼻燥咽干或咽痛,或痰中有血丝,甚则咳血,潮热,颧红,舌红苔薄,脉象细数。
肺燥阴虚会舌红苔薄
治法:取肺之俞、募穴为主。针刺平补平泻法,以益阴润燥,清肃静肺气。
处方:肺俞、中府、列缺、照海。
随证配穴:咯血加孔朂、隔俞。
方义:肺俞、中府,俞募穴相配,以润肺调气。
列缺为肺经络穴,通于任脉,以清肃润燥止咳,配照海养阴生津以清利咽喉。
列缺为肺经络穴,以清肃润燥止咳
孔朂为肺之郄穴,主治急症。
隔俞血会,功专止血,两穴相配,以止咳血。
诸穴共奏益阴润燥,清肃肺气,止咳止血之效。